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近两年光伏需求连超预期、产业链价格动荡,技术迭代进入关键节点,一众光伏老兵重新起航,以技术、以资金、以渠道竞逐市场,前有巨头强者恒强,后有跨界企业持资猛进,谁能激流勇进,跻身龙头行列?静待企业答卷。
随着光伏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随之而来的是产业链大幅降价。今年以来,光伏行业扩产规模已约千亿。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初至2023年4月底,我国光伏产业链规划扩产项目超过460个。2月8日,天合光能公告称,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8.65亿元,用于年产35GW直拉单晶项目建设及补流还贷。巨大的扩产规划基数预示着更大的竞争压力,产业前景不免令人生忧。彭博新能源财经年初预测曾指出,今年至少有三家中型制造商可能走向破产。对于一些资金薄弱、技术相对落后的企业而言,产能过剩将削弱其抗风险能力。
在硅料、硅片环节相继降价的背景下,光伏产能过剩和随之展开的价格战已成为业内担忧的问题。2022年10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围绕纾解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产能、价格堵点等行业痛点提出八项具体措施,其中明确指出要保障多晶硅合理产量,鼓励多晶硅企业合理控制产品价格水平等。加大招引力度,聚力打造产业规模大、龙头企业多、产业生态完善的垂直一体化光伏产业链条。
安徽滁州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丁世磊:下一步,滁州市将紧紧围绕打造世界光伏之都的目标,进一步加快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推动全市光伏产业提质增效。爆款光伏靠什么畅销海外今年上半年,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达到289.2亿美元,同比增长11.6%。安徽滁州市来安县企业帮扶中心主任 张志山:我们抽调了懂光伏行业、懂经济运行的一线干部,建立了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帮扶方案,重点突出行业预警、电力保供和人力资源配备。今年上半年,无论是在制造端、应用端,还是出口贸易和投资端,整个行业呈蓬勃发展态势,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为了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当地还在各县区成立了帮扶专班,主动上门与企业沟通、对接,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从项目落地到投产、从金融到人才、从扩能到上市,对企业提供全过程的支持保障。此前,研发团队曾创造出26.81%的全球硅电池效率世界纪录,考虑到量产等因素,事实上这已经非常逼近材料所能达到的实际极限,而要想进一步利用光能,寻求新的技术路线势在必行,晶硅-钙钛矿叠层技术就成为研发人员创新研发的方向。
截至目前,滁州全市落地和在谈光伏产业重点项目近120个,全球光伏20强企业中,有9家已经落户滁州。光伏制造业如何保持增长活力?记者在走访各大光伏企业时得到的共同答案是创新。聚链逐光 打造光伏产业新高地 任何一家企业的成长都离不开整个产业链的不断完备和提升,据了解,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制造光伏供应链所有组件最具成本竞争力的国家,如今,光伏全产业链的培育还在不断加速。随着这些领军企业相继落户,各种组件、边框、背板等上下游企业也随之而来。
不过,要取得这样的技术突破却并不容易。光伏产业拉动经济增长 正是基于全产业链的培育和技术创新的优势,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活力不断显现。上半年我国光伏发电完成投资超过1300亿元,约占全部可再生能源完成投资的50%,有力促进了经济增长。创新协同 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出口强劲的同时光伏制造业增速也保持在较高水平。
安徽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基地经理 欧阳建波:我们现在是满产满销的状态,每天生产大概620多万片电池片,今年预计上半年的销售额超65亿元,预计今年整年的销售额在120亿元以上。无论是晶硅还是钙钛矿材料,单个电池的转换效率理论上都无法超过30%,然而通过叠层,就能突破40%,这相当于实现1+1大于2的完美搭配。
从制造端看,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再创新高,同比增长均超过65%。正泰新能源董事长 陆川:早期的时候,因为光伏产品的成本比较高,国家适时推出了相应的补贴政策。
如今,在滁州,隔墙供应,已逐渐成为光伏产业的常态。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链各环节均实现高速增长。安徽滁州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丁世磊:实框里是我们已经招引的光伏重点企业,虚框里是待招引的企业,空白是薄弱环节。隆基绿能研究院技术总监 何博:特别是在研发过程中,我们就深刻感受到这种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因此,这款产品一经推出就畅销欧洲、日本等海外市场,成为爆款。通过叠层的技术路线,它的理论极限效率可以进一步达到43%。
太阳能光伏电池效率是光伏科技创新的核心,然而,单体晶硅电池存在理论效率极限,大约为29.4%。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江华:当前,我国光伏产业无论是市场规模、技术水平,还是生产制造和产业链完善程度均处于全球第一,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也是愈加凸显。
成绩的背后,既是研发人员夜以继日的努力,更离不开中国光伏领域全产业链发展的有力支撑。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已基本与去年全年相当,占新增电源总装机的56%。
这样的技术突破,源自一个40多个人的攻关团队。不久前,在德国慕尼黑太阳能光伏展览会上,经欧洲太阳能测试机构(ESTI)权威认证,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实现了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33.5%的转换效率,再次刷新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
安徽滁州汉普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综管部经理 吕书生:我们企业处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中游位置,落地滁州发展,是看中了滁州的产业链优势,与我们企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不低于二三十家,很多都是头部企业。产业快速增长靠的是什么?跟随记者到光伏企业一探究竟。这家企业的快速落地,只是滁州光伏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截至上半年,企业的组件产能达到25GW,出货量11.5GW,同比增长109%。
记者来到位于浙江海宁的一家光伏企业生产基地时,工作人员正忙碌地把一箱箱光伏组件装到卡车上,这些产品即将发往国内的一个电站项目。隆基绿能研究院技术专家 刘江:就是在原有的晶硅太阳能电池上面,叠加一层宽带隙的钙钛矿材料,通过这样一个结构可以更加充分、更加有效地利用可见光的光能。
今年上半年,企业光伏组件的出货量和出口量同比增速都超过100%,生产基地也进行了大规模扩产。仅仅是原料钙钛矿材料的制备,一次都需要十几个小时,而电池效率每0.1%的提升,背后往往又是上百个材料的摸索与试验。
位于安徽滁州市来安县的这家公司,是一家从事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年初刚刚落户滁州,两期共18GW的项目,总投资126亿元,从签约到投产,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上半年光伏发电量累计达26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30%,平均利用率约98%。
今年上半年,全市光伏产业产值600亿元,同比增长65%。记者来到了团队的研发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对刚刚制备完成的材料进行发光光谱测试,来了解材料的缺陷分布和电子学性能。实际上大量的设备都是定制化的,在原材料上面,背后也是有很多国产的供应商在跟我们一起合作,去开发适合我们这个叠层电池的新材料。(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 江凯 汤涛 王建帆 吴成轩)。
截至6月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约4.7亿千瓦,超过水电成为我国装机规模第二大电源,仅次于煤电。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的投产规模位列全行业第二,技术也处于领先水平。
随着这两年的技术创新,光伏的直接发电成本已经在大多数地方都比火电便宜,使得我们今天的光伏不仅在中国有很大应用场景,同时在全球范围内也成为需求最旺盛、竞争力最强的产品。建立光伏企业诉求办理绿色通道,确保企业安心创业、舒心发展。
从去年底到今年6月14日,团队就将转换效率从29.55%提升到33.5%,实现了近半年内绝对值增加3.95%。上半年光伏产业发展活力十足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新增容量达到7842万千瓦,占全国新型电源装机的56%。
法国生态与团结过渡部(Frances Ministry of Ecological and Solidarity Transition)发布了截至9月底的前9个月新增太阳能安装统计数据。 [阅读]
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正在开发基于太空的太阳能传输能力,利用高效太阳能电池收集太阳能量,将其转换为射频,然后将其发射到地球。 [阅读]
IHS Markit 预测到 2020或2021 年,与提高效率相比,价格差距将相对较小。 [阅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越南的经济在2019年和2020年将增长6.5%。 [阅读]
2019年10月,海外出口数据的猛增以及光伏新政温和政策的出台刺激了光伏龙头的反转,隆基和通威都创出了历史记录新高。 [阅读]
风电高速增长,西电东送保障风电消纳。 [阅读]
研发高级总监刘亚锋表示,该新品具有优异的成本优势,具体表现在单线产能提升30%,LCOE可下降6%,BOS成本降低9.6%。 [阅读]
但是,更大尺寸总归是趋势,210硅片在配套成熟的前提下相较166硅片有更明显的成本优势,所以未来取代166尺寸亦可期。 [阅读]